为什么是火星报?
《火星报》从创办时起就不仅作为机关报,而且作为组织细胞在进行活动。就是说列宁的政治报路线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党的这么一个过程,是在锻炼组织协同工作的同时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去打造一个贯彻马列毛主义原则的组织,这恰恰就是一个政党建立的基础:第一,火星报三年来的实践活动,证明了火星报的纲领与方针的正确;第二,火星报通过代办员网络与各地委员会有着深厚联系,大多数委员会承认火星报的政治领导地位。第三,火星报因为上述两点条件,逐渐承担起了统筹规划、保存秘密、政治领导等任务,已经距离党只差临门一脚。也就是说建党不是开个会就建了,而是需要一个组织成长起来,去逐渐承担起一个成熟的党的任务。 这就是小组阶段论者的致命错误——它们没有办法从一开始就进行党的搭建,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来逐步承担起党的任务。几个专注于交朋友融工,只有交朋友经验的小组,就能在一次的大会上就把党的全部职能全部承担起来吗?政治幼稚莫过于此了。
什么是一元化领导?
火星报力求奠定的作为建党基础的基本思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是集中制思想,第二是承认进行思想领导的机关报的特殊作用。
列宁在《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中说到,
鉴于必须严守秘密和保持运动的继承性,我们党可以而且应当有两个领导中心:中央机关报和中央委员会。前者应担负思想上的领导工作,后者则应担负直接的实际的领导工作。这两个组织的行动统一,它们之间必不可少的团结一致,不仅应由统一的党纲来保证,而且应由两个组织的组成人员(两个组织即中央机关报和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之间应当完全协调一致)以及它们经常举行定期联席会议来保证。——列宁 《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注:关于列宁这封信里的设想,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的平行设置,是在二大中的实践。 但实践下来效果并不理想,二大后的分裂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明。所以列宁在三大中就主张中央机关报是中央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以后也一直是这样操作的。 列宁之所以当时希望要做平行设置,是因为他觉得国外的人不太容易被捕,人员比较稳定。国内的人员经常被捕,所以希望两个机关能随时替补,防止工作中断。 但是当党分裂后,列宁既失去了中央机关报,又失去了中央委员会,不得的另起炉灶,痛定思痛,这个教训十分深刻。)
这就很多同志在党的制度方面和设计陷入一些形而上学,比如到底是设立两个机构还是三个这种形而上的看法,并好像认为列宁这种形式是否是对党组织的分裂呢?我们需要知道,布尔什维克党是无产阶级的党,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那么党的一元化领导便是板上钉钉的正确原则。由于俄国的特殊情况,“中央机关报”和“中央委员会”就可以类比为是俄共中央的宣传部和组织部这两个职能部门(即“中央机关报”和“中央委员会”都无法单独领导革命且又无法简单合并造成了“两个中央”的情况)。列宁同志关于“联席会议”的设想,也就事实上保证了统一的党的中央组织的领导。李伯尔把列宁的党章称为“有组织的不信任,把有两个中央机关看作分权制。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
做头还是尾巴?
巴夫洛维奇同志说:“要接受党纲,就必须领会和了解这个党纲……承认党纲是要有相当高的政治觉悟水平才能做到的。”这句话说的很正确。先锋队所提出的政治原则,本身就是反对资产阶级专政的,是超越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原则和思想。这对于泡在资产阶级专政中的大部分群众,要想彻底去掌握这样先进的政治原则,本身就是无力和无奈的。那么这就诞生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为了扩大党的规模,扩大党员的人数,来获得所谓的”大多数人的支持“,从而放下标准来和群众交朋友(注:此时的群众依然处于资产阶级无处不在的思想灌输中)的路线呢?还是坚定的明确政治原则,将群众灌输培养进而扩大党的路线呢?前者只会导致这个所谓的先锋队彻底滑倒改良主义、工联主义之中,最后的结果就是变为黄色工会。而后者则是通过坚持正确地政治原则,进而组织群众教育群众,让群众的思想从资产阶级的泥潭中走出来。我们不能怕群众不懂政治原则,不懂深奥的马列毛主义这个那个原理而去降低它模糊它。要是怕这个,要代办员干什么?要地下组织的灌输干什么呢?先锋队就应该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的一切进行划分和斗争。否则它就不可能被称之为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