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这部影片确实是生动的,它生动地展现了资本主义下两大阶级间无处不在的矛盾。资产阶级不光占据了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力,向无产阶级灌输自己的意识形态,还要把自己是如何用剥削来的财富在资本主义社会如鱼得水地培养下一代资产阶级的过程戏剧化处理后拍成电影。这其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阶级分化已经被当成理所当然的社会共识了。这就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威力和无耻。父权制、教育观念在这个问题中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的全部关键在于所有制,在于政权问题,在于无产阶级专政。
2.什么叫“抓娃娃”,就是说培养资本主义的接班人/牛马要从娃娃抓起。在电影喜剧的外衣下是资产阶级教育的黑路线,即使是马继业这样资产阶级的孩子在这条教育路线下都苦不堪言,更不用说如今饱受衡水模式摧残的无产阶级子女了。在电影的最后,马继业识破骗局,跟反抗父权制也没有关系,他自由的权利来源其阶级地位带来的权力。对于深受压迫无产阶级来说,追求自由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夺权。
9月30,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抓娃娃》开启网播,并上线多家视频平台,这也使得许多人足不出户就能观看电影。而目前为止,电影票房突破33亿,豆瓣评分达到7.2分,也算称是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抓娃娃》的剧情可以简单概括为富人装穷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影片中的西虹市富豪马成钢因大儿子培养失败,决定与妻子春兰“穷养”马继业,在老旧的四合院内打造返贫“围城”,还请团队扮演儿子生活中的邻居,暗中帮助其成长。最终,马继业识破父母骗局,选择了自己渴望的人生。
翻看网上的影评和话题大多都围绕着父权、教育理念等进行讨论和批判,作为一部荣获2024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的商业电影光明正大的把问题摆在观众面前,却又把造成问题的根源隐藏在幕后,成功的转移了人们的视线。
电影的原名本是《资本接班人》,但后来由于特色的审核制度先是改名《接班人计划》,最后才定为《抓娃娃》。而电影中马成钢为了培养二儿子马继业成为合格的接班人,与第二任妻子春兰精心策划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计划,被称为“接棒人计划”。无论是接班人还是接棒人都是继承的意思。马成钢的财富、人脉,甚至连能力都要继承,为此不惜耗费十余载的光阴。这其实就是私有制在的典型表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是这样描述的, 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以确保子女将来能够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父亲的财产。这种家庭形式的出现,与私有制的发展和对财产继承的重视密切相关。 私有制也是造成电影剧情展开的根本原因。
此外电影情节无不表现出资本的异化。 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下,剩余价值被粉饰为经营利润,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降低为资本家的奴隶、只会劳动的机器的过程。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的本质与人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马继业在马成钢苦难教育下的各种劳动,都是马成钢企图将马继业培养成为继承人的措施,而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可是在马继业的劳动却丝毫体现不出自身的主动性,而是被刻意引导下的成果,最明显的就是捡瓶子事件。其次,剧情中马继业被同学霸凌,作为孩子母亲的春兰虽然生气和愤怒,但是在马成钢的金钱攻势下很快选择了接受。而假扮继业奶奶的李老师,在葬礼上虽然真情流露,并试图揭穿谎言,但是很快被春兰组织,若只是如此便也罢了,但仍继续参与接棒人计划,欺骗马继业沿着他们既定的路线成长,可谓是全无心肝。
同一部电影其实对不同的阶级输出了不同的内容。对于无产阶级而言,电影表现出苦难教育的卓有成效,因此也就不必跨越阶级,只需要鸡娃即可,孩子则承担了一切的苦果。而对于小资产和资产阶级而言,要避免阶级跌落,就需要注重培养接班人,那么即便是欺骗,那也是为你好。但其实都揭示了阶级愈发固化,阶级斗争也愈发激烈的社会现实,制造教育焦虑,并将其视为跨越阶级和保持阶级的重要手段。
那么结果呢?孩子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承担了太多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整个家庭都深受其害,尤其是无产阶级的家庭,无数工农子弟在这种教育制度下思想被异化,身心俱疲,甚至不少都换上疾病,跳楼、自杀是个人企图摆脱控制,而校园暴力、网络暴力则是向外输出情绪。因此必须要打破这一切,就必须资产阶级拉下神坛,打破阶级固化的枷锁,因此就不能只将目光放在教育制度、贫富差距等现象上,要向根源开炮,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将人们解放出来。